刘伶醉酒那点事(2):刘伶出生地赋予了刘伶怎样的文化基因
2023-01-16 15:21:36
  • 0
  • 0
  • 0
  • 0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魏 曹操

东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小生产者大量破产,外戚、宦官专权,广大农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汉政府统治完全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并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由张角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为镇压起义,各地方军阀纷纷起兵。也从此拉开了长达三十年的军阀混战的序幕。

长期战乱,至田园荒芜,人口锐减。而在当时,又往往是越富庶的地方,也是战事越频发的所在,如当时的陈留、颖川两郡,其全盛时,陈留民户十七万七千,人口八十六万九千;颖川民户二十六万三千,人口四十三万六千。随着战事频发,最终形成数百里不见烟火,千里无鸡呜的悲惨景色。

就连战事不多的涿郡,旧有民户是十万,人口六十三万。到了曹魏时,也只“领户三万”。

战乱、瘟疫、旱涝灾害,当然是造成人口锐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躲避灾难,大量人口外迁也是造成一个地方人口锐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就包括自张角起义爆发以来,对其形成重大威胁和冲击的士族阶层。

为躲避灾难,尤其为躲避起义军的冲击,这些士族往往聚族而迁,由战事不断的中原地带向四周围稍远地区择安定之地而居。其中,在南迁士族中,有渡过淮河,停留在江淮一带,甚至越长江而去。但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士族,或处于观望,或不愿迁移太远考虑,干脆就滞留在了淮河以北。

我们知道,东汉以来的士族,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阶层。他们不仅代表着财富和权力,更代表着知识、文化、儒家思想,还有文学。众多士族落户淮河以北,无疑为这一带的文化复兴和文学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助作用(关于这一点,以后还会提到)。

所以,至曹魏,仅就文学发展情况而言,在淮河流域出现的文学家族就达21家,涉及文学家84人。

其中,文学家族分布最广的地域又当属沛郡,共涉及7县,涉及文学家46人,占这一时期文学家族总人数的54.76%,涉及文学家族7个,占同期文学家族总数的33.33%。可以说,沛郡 (国)是曹魏时期淮河流域文学家族分布的中心地带。

沛郡,汉高祖刘邦改泗水郡置郡。东汉改为国。建武二十年(44年),光武帝封其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王国。辖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

公元221年夏,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婴儿就降生在了这样一片土地上。

他——便是刘伶——小名阿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