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醉酒那点事(9):曹魏屯田与发生在刘伶身上的那点事
2023-02-02 10:29:05
  • 0
  • 0
  • 0
  • 0

现在,我们已经说到曹魏政权推行的屯田制了。曹魏政权推行的屯田制与刘伶有关吗?

我们说,屯田制度本身与刘伶无关。但屯田制执行过程中发生在刘家庄的一件事情,却与刘伶有关,也从此让刘伶开始关注这个社会,并对这个社会开始产生深深的思考。

我们说,有关曹魏政权的屯田制,在大规模战乱时期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尤其对曹操平定中原时的粮食供应、安定各地流民集中垦荒、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曹魏政权推行的屯田制也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也是为战争需要,盘剥程度一向很重。不过,最关健的还不在这里,最关健的还是随着三国鼎立的形成,曹魏政权与蜀、吴战事一直不断,包括屯民在内的广大百姓所承担的赋税也就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或者说,人们的生活一直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线上。

与此同时,曹魏政权在推行民屯政策的同时,为很好解决军粮问题,也实行了所谓的军屯。即组建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建设兵团”。

只是与民屯有所不同的是,民屯每50人为一屯,军屯则60人为一屯。民屯的收成与国家是官6民4分成,而军屯则不上交赋税。军人开垦出多少土地,土地上的所有收成都全部归开垦土地的部队所有。

也就是说,他们占有的土地越多,收获的粮食越多,他们的支配权就越大。

与刘伶有关的这件事就发生在魏明帝青龙元年(公元233年)。这一年春,吴国孙权亲自领兵攻打合肥,战事虽然最终以吴国孙权失败而告终。但为加强防御的需要,曹魏政权开始在淮河两岸大量屯兵。

大量屯兵,依曹魏政权惯例,自是要进一步扩大在淮河两岸的军屯。要知道,此时的淮河南北两岸早已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屯田区。“自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寿春(今安徽寿县),至京师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也就是说,此时的淮河南北两岸,未开垦的荒地数量其实已经相当有限。

所以,问题也随之来了。

此时面对有限的荒地,一些军屯点受既得利益的驱使,他们自是要想法设法占有更多的土地。这时候,因为民屯的土地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主管称司马,司马以上还有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但如此,典农官还可以直接向中央朝廷反映地方情况。所以,民屯土地主意他们不敢打,他们只能打民间自由田的主意。

这时,在刘家庄西十里外就驻扎有一个60人的军屯点(营)。在那里,他们也开垦出了相当大的一片耕地。但由于远离水源(当时人们还不习惯用地下水),收获很差,他们就想向北开一条水渠,引北面,也就是刘伶父亲墓地旁的那条溪水南下。同时,也准备将新开水渠两边原属于刘家庄和刘家的(自由民)土地占为已有。

水渠很快开通,新开水渠两边的大片土地也很快被他们重新整理一遍,就被视作新开垦的土地归他们所有了。

面对军人的无礼和突然发生的这一切,刘家庄,还有刘家可是没有谁敢站出来说话,甚至都想干脆忍气吞生,把由这些军人占去的土地归了他们算了。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也就在此时,刘伶却勇敢地站了出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